发育障碍儿童语言拓展的几个实用技巧

儿童语言发展规律

语言发育落后是发展性儿童的常见症状,包括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孤独症等类型的儿童都会出现语言发育的问题。如何为发展性障碍儿童开展语言表达训练?总的原则是遵循一般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如下图列举了儿童语言表达的主要发展规律,包括单词运用、双词短语运用、三词短语运用、四词句子运用、复合句运用、回答问题。同时可以利用视觉线索(图片、文字等)提示儿童如何表达以及组织语言。

延长语言表达的常用方法

其中对于已经出现语言的儿童延长他们的表达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在延长儿童语言的理解以及表达,总体而言遵循最近发展区以及加“1”原则,毋庸置疑ABA是塑造儿童语言行为最佳的方式之一,此外PROMPT(Prompts for Restrcturing Oral Muscular Phonetic Targets)也颇受认可。PROMPT是一种语言表达促进技术,不仅对引导没有语言的儿童产生发音有帮助,对于延长儿童的表达性语言以及沟通意愿也有明显的帮助。以一名没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干预为例说明PROMPT的应用。对于该儿童而言,第一个阶段的目的是引导发音,可选择嘴巴能上下打开的玩具小狗,训练师拿着玩具小狗并模拟小狗的叫声发出“汪汪”的发音,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当儿童的注意力在玩具上,并觉得玩具很好玩时,训练师一边发出“汪汪”的叫声,一边使用手法张开儿童的嘴巴,当儿童张开嘴巴后,训练师使用更快速或者更夸张的叫声以强化儿童张开嘴巴的行为。逐步撤消手法的辅助,只提供手势的辅助,让儿童能自己控制发音。随着儿童发音频率的增加,第二个阶段的目的变成拓展和延伸表达,从音→字→词→词组→句子,同样采用类似的方式,当训练师发出“汪汪”叫声时,儿童表示想要该玩具,训练师一边说“狗,你要狗”(将“狗”的音用重音说出),一边用手法引导儿童表达出狗。当儿童能表达出狗了,就逐步撤除手法辅助,改为手势辅助,最后让儿童自己说出“狗”。在儿童能稳定表达“狗”后,可继续以此方式引导儿童说出“要狗”。第三个阶段的目的主要是从引导表达转向引导用表达产生功能性沟通,训练师可逐渐将辅助方式改为首字母的口型作为引导的启发点。

延长语言表达的常用小技巧

除了以上的方法学,以下一些操作的技巧对孤独症儿童帮助也很大。

1、平行描述

平行描述的意思是指儿童在玩耍时,由训练师根据儿童发展能力,使用儿童能接受的语言描述儿童玩耍的过程。描述过程中在某些描述的句子或者词组中,故意漏掉某些目标字或词,并停顿,然后引导儿童补充这些目标语。当然,也可以利用一些图卡,在给儿童呈现图卡时,作出描述,但在关键的目标语上作出停顿,并通过提示引导儿童补全该描述。

2、示范

让第三者在同一个活动中进行相应的示范,是引导儿童表达以及延伸语言的常用技巧。比如训练师拿着儿童喜欢吃的物件,并在儿童和第三者间呈现,第三者直接说出“要”,然后训练师直接给第三者该物件,儿童常常会在此时模仿第三者的行为,做出相应的表达。

3、制造意外

在儿童的活动中制造一些意外,并在意外中引导儿童进行表达以及延伸表达,常常能受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儿童正在滑滑梯,在儿童从滑梯滑下到一半时,忽然抓住儿童,中止儿童下滑的活动,然后引导儿童做出“放手”的表达,成功率常常较高。

4、打破常规

打破常规是最常用于拓展和延伸语言的技巧。比如儿童已经会说“积木”这个词了,想要训练儿童表达“红色积木”,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任务,让儿童将红色的积木放到盒子里去。刚开始每次给儿童积木时,都要求儿童表达出“积木”。在其中一次忽然打破说“积木”的常规,将需要表达的语言改成“红色积木”,儿童常常会不自觉地说出“红色积木”。

版权声明:
作者:睿宝中心
链接:https://intro.ruibaowork.com/2121
来源:睿宝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