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JASPER模型的核心技能——调控

自闭症JASPER模型的核心技能——调控

调控(Regulation)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情绪、反应和行为进行适当的监测、评估和调整的的过程。它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前备能力。我们知道,当一个孩子不能调控自身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时,他就很难参与和学习。因此,为了能让儿童更好的参与互动,以游戏参与、社交互动为核心干预目标的JASPER模型非常关注儿童的调控能力。

要更进一步说明调控能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首先,我们尝试从下图中去看何为良好的调控能力。如下图所示,儿童通过良好的调控能力与父亲在游戏中快乐地玩耍。当儿童不知道怎么玩时,父亲会递给儿童一个积木,儿童能回应父亲引发地共同注意,并接过积木,并通过对象替换(象征性游戏中的一种类型,儿童将积木假想成为房子)将积木放在玩具船上。儿童放完后,懂得轮流守候,知道轮到爸爸了,等待爸爸将另外的积木放好,并带着期待的眼神看着爸爸。儿童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自我调控能力(不因为自己不会玩而跑开、不会因为轮到爸爸就生气等),与爸爸愉快地玩耍起来。

如果还难以理解,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当儿童失调控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便能加深对良好调控的理解。

当某些行为、情绪或缺乏注意力会干扰孩子的学习能力时,调控就会出现问题。例如,当儿童沮丧地把玩具扔掉或猛敲桌子时,儿童会变得非常沮丧,难以维持互动。在这些情况下,这个孩子已经进入了一种失调控状态。失调控常表现为难以控制和调节情绪反应,进而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互动。失调控通常伴随着一系列可观察到的行为,如哭泣、滚地、扔东西等。这些行为是失调控的信号。当然,这些行为也可能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或者是对痛苦的特殊反应(例如,孩子通过吮吸拇指、敲击、摇晃或摇摆来控制不适)。孩子也可能有与痛苦感没有直接关系的行为模式(例如,孩子尖叫着想要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因为她在过去发现这是一个成功的策略)。如果这些行为的出现没有失控,在行为产生后,儿童能自发调节,重新回到合适的沟通、玩耍的方式中,我们便认为这些行为是调控的方式。但这些行为一旦失控,严重干扰了孩子的沟通、互动、游戏、学习等,我们便认为这些行为是失调控的表现。如下图所示,但孩子不知道怎么玩时,哭闹,且用力推翻了玩具船,在爸爸引导下,儿童仍然持续出现这些行为,无法再次回到合适的玩耍方式中来,那么儿童的表现便被认为是失调控的。

当失调行为反复发生或高频率发生时,可能有必要重塑儿童适当的反应。在这些更困难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评估行为的功能性,即孩子产生这些行为的目的和原因。这些失调行为产生有四种常见的功能:

  1. 引起社会性关注

这种行为的发生是为了获得或增加另一个人的关注,不管这种关注是奖励性的社会关注(例如,赞扬、模仿)或惩罚性的社会关注(例如,责骂、纠正)。

  1. 逃避

这种行为是为了避免与某人互动或停止做某事。例如,这些行为可能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不回答他人的问题、不太受欢迎的活动或不愉快的地方

  1. 获取

这种行为是为了获得人们想要或更喜欢的东西(比如玩具、活动、奖励或款待)。

  1. 获取感官刺激

这种行为本身是立即自我强化的,而且通常似乎满足了感官需求(即平衡感觉、本体感觉、视觉、味觉或听觉等)

“当出现失调控,异常行为出现频率过高且带有极强目的性时,便需要针对性作出处理,协助儿童实现调控,否则儿童无法进行自我调控。”睿宝南宁中心杨郁婷主任表示。

版权声明:
作者:睿宝中心
链接:https://intro.ruibaowork.com/2579
来源:睿宝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