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定义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英文名称为autism。术语“Autism”源自拉丁语“autismus”,最早由瑞士苏黎士大学精神病学教授Eugen Bleuler在1910年提出,“autismus”取自希腊词“autós”(意为“自我”)用它来意指病态的自恋,即患者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之中(Lorna Wing,2013)。其实这个词Bleuler最早并非用于描述自闭症,而是用于界定精神分裂症其中的一个症状。而后Leo Kanner在其文献中将这些儿童称为“Early Infantile autism”,autism的名称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https://intro.ruibaowork.com/wp-content/themes/CorePress/static/img/loading.gif)
“自闭”一词主要用于描述“患者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之中”这一精神状态,后被肯纳所引用,作为了“自闭症”的主要症状词汇。
中文之所以会存在自闭症和孤独症两个不同的名字,主要是因为在内地二十世纪50年代,纪明教授翻译美国经典《精神病学》时将“autism”一词翻译成了孤独症。而内地对自闭症的认识得益于香港和台湾同行的推广,在香港和台湾 “autism“被翻译成了自闭症。尽管后来发现,许多自闭症儿童并不孤独或者自闭,甚至部分有一定的沟通意愿,但由于自闭症名称为大家所熟知,便一直保持了下来。
现在有不少媒体将各种导致个体出现社交退缩的情况称为自闭症,这其实是错误的。自闭症必须是在幼儿期即表现出症状,而非因其他应激事项而导致社交退缩。因其他原因导致的社交退缩只能被称为“自闭”症状。
![](https://intro.ruibaowork.com/wp-content/themes/CorePress/static/img/loading.gif)
新媒体常常恶搞使用的“自闭”一词与“自闭症”截然不同,自闭症必须是在幼儿期即表现出症状,因其他原因导致的社交退缩只能被称为“自闭”症状。